本文转载自“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微信公众号
8月8日上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中心”)王茤祥主任带队访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简称“纳米能源所”),就推动纳米能源与微纳系统领域创新合作及科技成果转化等进行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纳米能源所所长对中心到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详细介绍了纳米能源所在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及纳米发电机等原始创新方面的基础研究情况,以及基于自驱动微纳系统等重大核心技术突破,其在传感网络、环境基础设施监测、便携式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和产业化情况。目前部分产品已投入市场,期待与中心开展合作,携手取得更多研发与产业化突破。
王茤祥主任高度评价了纳米能源所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中心以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发展原始创新为核心使命,致力于构建全球化协同创新体系,培育专业平台、研发原创技术、培育新兴产业、培养创新人才。希望双方建立紧密合作,扩大资源共享利用,共同搭建前沿技术创新平台,围绕纳米能源与微纳系统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培养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共同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随后,双方围绕合作方式等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布置项目推进方案。
座谈前,王茤祥主任一行参观了纳米能源所展厅、大型实验支撑平台、蓝色能源与自驱动传感实验室,观看了摩擦纳米发电机、自供电实验模型和系统。
纳米能源所所长助理李舟、翟俊宜,研究员程廷海、魏迪,中心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夏善红、副所长张博、材料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佳等出席活动。
关于纳米能源所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是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建的新型科研单位。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正式开始筹建。2018年5月17日,北京市与中国科学院正式签订共建纳米能源所协议书,同年11月被纳入北京市支持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名单。研究所成立以来,在纳米能源与自驱动系统研究领域居国际领先和引领的地位。目前研究所拥有一支包括2名院士在内的100余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拥有原创的学科(压电电子学、压电光电子学)和原创的核心技术(纳米发电机、自驱动传感系统、海洋蓝色能源、新型高压电源)。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研究所设有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偏生物)、纳米科学与技术(偏化学)等五个博士专业;设有凝聚态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工程、生态物理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偏生物)、纳米科学与技术(偏化学)等七个硕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