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 -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新闻动态 | 党群建设 | 联系我们 | English
首页 / 人才培养 / 硕士
培养目标

       “创新菁英计划”由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与世界一流高校联合实施,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的“四双”培养模式,打破国别限制、大学围墙和知识边界,培养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突出的创新精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

采用“四双”模式,以培养高端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开展工程技术(下设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科技设计、创新创业管理三类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形成高端创新创业综合性人才培养体系。适时开展创新创业方面的高端培训,服务社会创新创业人员。

双课堂。一般第一年在所在大学学习专业理论课,第二年至毕业在研究院跨校跨专业同堂学习创新创业方法课和以真实项目为基础组队进行创新创业实战,实现多专业交叉融合。

双导师。学术导师为所在大学相关院系知名教授,负责指导理论学习。创新导师为研究院及企业资深研究人员、产业专家和管理人员,负责指导课题研究或创业训练。两位导师共同指导论文。

双身份。入选者一方面以学生身份学习知识技能,另一方面在研究院牵头或参与真实项目科研转化或创业项目训练,并可获得奖学金及立项经费支持并分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益。

双考核。一方面考核专业理论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考核课题科研转化水平或创业训练实际效果,双达标后授予大学学位或研修证书,并颁发研究院创新衔证书。

课程设置

研究院深入研究创新学科理论,形成了“专业基本理论+创新创业方法+创新创业实践”的特色培养模式。

专业基本理论。主要教授相关专业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由研究院与合作大学共同设计。

创新创业方法。主要教授知识融合的方法与技能,包括:

1)“科技设计”课程,重点讲授技术规划与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作,提高学生技术产品规划、设计创新和实现能力。

2)“技术解析”课程,系统介绍各领域最新代表性技术成果及前沿进展,分析各成果的特点及应用潜力,开阔学生技术视野。

3)“商业模式与商业计划”课程,重点介绍商业模式基本原理及技术商业化方法。

(注:创新创业方法课为必修课,但如果专业理论课中有更全面、更高级别的内容时,可适当调整创新创业方法课的内容。)

创新创业实战。学生以真实项目为基础进行科研或创业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创新创业实战是“创新菁英计划”的特色及核心环节。技术类、设计类研究生须从工程课题、产业课题、创业课题等课题类型中任选一种或几种提交课题策划报告,管理类研究生还可提出创新管理课题。

1)产业课题是指从研究院和合作大学科研成果中,选择一项或多项,围绕特定的市场需求和应用,设计进行工程技术研发,或策划及实施创业;或者以研究院已经成立的创业公司为依托,承担与学生专业对口的重要任务。

2)工程课题是指提出来源于工程实际或者具有明确工程应用前景,有竞争能力、可行性较强的工程技术攻关课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等。

3)创新管理课题是指针对科技创新管理中的难点问题开展研究。

培养特色

专业扎实的理论学习。学生在大学相关专业全面学习该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与知识整合的系统能力,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形成知识支撑,保证创新的高水平和持续性。

系统优质的创新教育。学生在研究院系统学习产品管理与设计、技术解析、工商管理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设计与商业策划的系统能力,能够将设计、技术、商业、用户与文化有机整合,保证创新的有效性。

严格高端的创新实践。学生在研究院可获得专项科研经费资助、组建个人实验室、相对独立开展科研活动,或者获得投资组建创业公司,有效提高其独立进行项目策划、队伍建设、工作管理、技术转化等能力。

创有所值的经济回报。学生自在研究院从事科研转化、创业活动起,可获得丰厚津贴及奖学金,同时其可分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或创业收益,达到学习、科研与创业的结合。

跨校多科的交流协作。来自一批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不同学科的优秀学子,在一起共同生活、学习和创新创业,不同文化、知识、能力与性格的协作,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成果,缔结终身受益的友谊。

知行合一的人生旅程。学知识、练能力、谋未来,三位一体。